「放假要去哪裡?」 這是最近上班族飯後最常閒聊的話題。第四季為傳統旺季,因為許多節慶發生在這幾個月,而各行各業無不摩拳擦掌,迎接這銷售旺季的到來。近來因為全球經濟好轉,點亮亞洲出口展望。加上內需暢旺,今年以來精明的機構投資人已悄悄進場佈局,一般投資人也可跟隨法人腳步,伺機進場佈局!
MSCI亞洲主要國家十月份休市日期

出口 x 內需,亞洲股票存在許多投資機會
亞洲經濟成長前景相對全球其他區域更為樂觀,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,2017年新興亞洲的經濟成長年增率為6.5%,相較全球平均水平的3.5%高出3%,其中一項重要推升因素為出口,反映區內經濟體均受惠於全球經濟改善。另一項可望支持經濟表現的重要因素則是內需動能,目前亞洲主要國家各擁題材,中國經濟轉型往好的方向發展、韓國民間企業擴大資本投資、印度政府增加財政支出…這些都支持亞洲經濟正向發展。
亞洲股票目前存在許多投資機會,原因是多項結構性變化帶來不同的投資主題。在金融服務範疇更廣更深的前提下,相關的金融類股預計將受惠於新開拓的商機。另外,人口結構改變亦帶動不同需求轉變,不論是教育還是年長醫療等方面,均有可觀的成長機會。而隨着經濟持續發展,生活質素進一步提升,消費模式亦隨之改變,亦有利相關行業的發展前景。
告別地緣政治紛擾,亞洲迎接旺季行情
統計面
過去20年,第四季往往是傳統經濟旺季,更是投資好時機。MSCI亞太(除日本)第四季上漲機率為80%。如果前三季都呈現上漲,第四季上漲機率更是100%(2005年、2007年和2009年)。
MSCI亞太(除日本)指數熱點圖-過去20年每季表現(%)

獲利面
企業獲利成長可望支持亞股表現。根據摩根史坦利研究報告指出,截至2017年8月底,MSCI亞太(除日本)未來12個月每股盈利年增率預估為12.3%,且數字呈現持續改善之勢,反映亞股走勢有所支撐。
評價面
今年亞洲股票已累積雙位數的漲幅,但與2007年和2009年的市場高位相比,估值仍具若干吸引力。截至9月22日,MSCI亞太(除日本)指數預估本益比為13.4倍(2007年10月時為16倍、2009年為15倍),可見現階段評價水準並不算太高。
收益面
亞洲的股息水平整體較其他地區更勝一籌,從MSCI指數成分股的股利率可見一斑。就股息水平而言,MSCI亞太(除日本)指數當中,配發4%以上股息的公司數目高於美國、歐洲及日本,整體派息股票亦較多,可見投資者及股東可望受惠其中,對投資人而言潛藏更多的投資吸引力。
